创新说明文动态生成 构建生长性理想课堂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活动系列报道(五)
11月14日上午第三节课,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在六(7)班教室欣赏学习吴群老师执教的《麋鹿》。课堂上,吴老师以她扎实的功底,坚持借鉴与创新并重,创新与效率并重,做到教改与学科特点、个人专长相结合,新课程、新理念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成功地为大家展示了一节优质课,让大家受益匪浅,受到了一致好评。
《麋鹿》是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的特点是结构清晰明显,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课伊始,吴老师用生动传神的麋鹿简笔画拉近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很快融入文本。这堂课设计十分巧妙,在教学生字时,巧妙地把生字组合在一段文字中,这段文字同时也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再引导学生把这段话分解成三句话,然后概括成一句话。在学习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时,吴老师没有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而是让学生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到文中去找。老师出示驯鹿照片,让学生采用作比较的方法来找麋鹿与其它鹿的不同点。在学习麋鹿经历时,教师巧妙地出示两张表格,通过表格上的数据了解麋鹿的经历坎坷。课堂教学能紧紧扣住说明文的文体特点,重组教材,做到了长文短教,且训练目标非常明确,从内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来设计教学。小古文的加入让学生能从不同文体上来进一步加深对麋鹿的了解。整堂课节奏明快,条理清晰,扎实有效。
本学年来,六年级语文组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生长性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走高效之路。创新说明文动态生成,老师在动态决策的过程中构建生长性理想课堂。
(撰稿/摄影:宋爱芳 审核:董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