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视域赋能单篇教学,跨学科融合创新课堂。3月28日,常州市朱燕芬名教师工作室、扬州市陈林名教师工作室联动,特邀省内教育名师与百名教师共探教学新路径。
创新课堂探真知。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的黄滢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创新性地运用AI技术辅助,带领学生以小主播身份感受水城魅力,实现精准教学。苏州大学高邮实验学校的潘逸慧老师呈现了《牧场之国》教学课例,巧妙地将语文与数学、美术、音乐等多学科相融合,充分展现了新课标下的教学创新。扬州市宝应县安宜实验学校的成梦遥老师执教的《花钟》一课,以任务链叩击思维之门,让学生在观察与表达中体悟自然之妙。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王卓老师则以《蜜蜂》为载体,融合科学探究与语文实践,展现任务设计的智慧张力。
专业引航强路径。扬州市安宜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陈林校长立足单元整体教学视角,对《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课例展开深度剖析。他指出黄滢老师精准构建物象与意境的关联;肯定潘逸慧老师跨学科融合中通过数学坐标定位、音乐韵律感知等策略。同时,陈校长也以“方向清晰”“文字静美”等关键词提炼课堂精髓,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常州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朱洁如老师在评课中高度肯定了课堂教学成效,以及几位老师深厚的基本功素养。她以三点总结观课感受,一是学科融合创新教学,二是核心素养精准落地,三是学生状态百分百投入,这种沉浸式的学习状态和扎实的学科素养,印证了学校十年课改的丰硕成果。这种教学追求,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成功范本。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杨九俊院长在评课环节直面教师困惑,针对“跨学科教学如何守护语文本质”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解答,系统阐释跨学科学习应是儿童经验的自然延展而非刻意嫁接,提出“三层进阶法则”:通过3-4个主问构成整体感知的“结构框”,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立起专业坐标。
理论赋能向远行。南京晓庄学院莫先武教授作《文本教学解读与阅读教学内容专业研制》专题讲座,莫教授从交流“读什么、教什么?”入手,明确教学解读是示范性解读,教课文即教“如何阅读”、教“阅读策略”,这是阅读教学走向专业化的标志;同时阐述了基于文体大概念的大单元解读与阅读教学,要体现“大概念”“大单元”“跨单元”教学,厘清了单元整体设计的逻辑,以《猫》《花钟》《海滨小城》经典课例为载体,逐段拆解文本逻辑,现场带领教师还原文本隐性逻辑框架,引领教师透视文本基因密码,为文本解读提供结构化思维工具。
本次活动以实践和理论为基石,铸就单元视域下单篇教学新路径。教师创新实践让理论落地,专家引领促思考深入,两地名师协作赓续教育理想。活动落幕,但探索不止。未来,每一位教育者将带着今日的收获,在语文教学的沃土上深耕不辍,静待下一季教育繁花!
(撰稿:曹露丹、 孙梦玲 摄影:陆玮琦 审核:苏天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