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十月,我们一起走进了王芳老师的课堂,聆听她精心执教的课文《狼和小羊》。《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词穷的狼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课文以对话为主,狼和小羊的形象在对话和神态描写中刻画得非常鲜明,一问一答中揭示了狼蛮不讲理的凶残本性,告诉我们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课堂上,王老师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感悟故事寓意。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要求,通过不断地朗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故事中的狼和小羊的角色形象非常鲜明,在第一课时时就有很多同学能读好狼的凶狠和小羊的温和,尤其是班上的男同学在朗读狼的语言时表达得非常到位。因此,在第二课时教学时,王老师主要通过分析文本语言的表达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课堂上我抓住“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等语句中的标点符号和反问句的应用,以及角色对话前的提示语进行朗读。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部分女同学们也能很好地朗读出狼的凶狠。王老师在教学中紧扣三次“找碴儿”。抓住“气冲冲、喊”等引导学生边读边感悟狼的凶恶;抓住“温和”、“喊道”等词引导学生感悟羊的温顺。两个特定的“人物”,两种鲜明对比的性格,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地引导,通过学生多种形式地感情朗读,这两个特定“人物”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孩子们心里了。
王老师的这节课,给我们低年级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新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充分展示了朗读所带来的魅力。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道理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探讨。
(撰稿/摄影:王辉 审核:史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