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对常州市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工作与研究部讲师刘禹希、祁雅婷,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潘小福、常州市教育局人事与教师工作处处长潘莉、常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谢峰、常州市教育局人事与教师工作处副处长周莉、常州市天宁区教育局副局长许嫣娜、常州市钟楼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科长陈建文、常州市武进区教师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蒋蓉、常州市正行中学校长高东梅、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副校长杨小春、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朱燕芬、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副校长沈花出席本次会议,会议在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四楼会议室召开,常州市教育局人事与教师工作处处长潘莉主持。
首先,潘处长总体介绍了常州的教育发展历程。她表示常州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古城。基于“万亿之称”的新突破,省唯一“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优异成绩,从“教力增强”“能力提升”“活力激发”三个方面讲述常州市引进、培养优秀人才的系列举措,以着力打造“常有优学”的名片。
常州市正行中学校长高东梅作《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好教师”》专题汇报。从“我们渐渐明白:教育家精神‘活’在个体生命里”“我们始终践行:教育家精神‘活’在日常课堂中”“我们努力追求:教育家精神‘活’在成就学生上”三方面介绍了青年教师占比高的新学校教育举措探索之路。
常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谢峰介绍了常州集团化办学的整体情况。常州高度重视、持续优化集团化办学模式,着力于顶层设计、细致指导,以全力推进全学段覆盖方式的集团化办学建设以及相关评价制度,从而高质量培育新时代教师,让优质教育普及每一位学生。
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潘小福介绍了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的发展历程,并从系统宣讲教育家精神,邀请各级专家指导,进行专项研究;开展课程化主题化培训,系统落实教育家精神;身边榜样评选,宣讲优秀教师事迹等方面,讲述了教师发展学院对教育家精神落地生根的实践做法。
常州市武进区教师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蒋蓉作题为《理好“问题清单” 建好“四梁八柱” 做好“装修工程”》的汇报,从理好“问题清单”明确改革方向、建好“四梁八柱”完成顶层设计、做好“装修工程”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武进区全面推进“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副校长杨小春讲述了作为教育集团核心校以来,集团化办学在学校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带来的切实影响与有效促进。
常州市钟楼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科长陈建文从青年教师发展项目、城乡老师交流等方面,列举教师发展典型,讲述了乡村教师在集团化办学模式中的飞速发展。
常州市天宁区教育局副局长许嫣娜从小学较多的区域特点出发,讲述了一体化办学、城乡结对的不对等的交互式流动,以及联盟式的对等交互式流动中,形成新校老校结构更趋于合理的经验做法。
调研组在听取了常州市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后,对常州市教育工作中全面落实经费保障、体制建设、政策支持等措施给予充分肯定,特别对常州市在“常有优学”建设和教研、师训、信息技术方面工作开展给予了较高评价。勉励常州市在今后的教育改革发展中,继续深化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师专业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发展的更大突破,为全式乃至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教育发展模式。
(撰稿:陈静仪 摄影:周方媛 审核:顾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