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综合组美术科学老师相聚科学实验室,进行了第三次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六年级单元知识整理课”,由孔艳老师围绕主题,为大家展示了一堂符合建构主义范式的知识拓展整理课。
新课程改革以来,科学课一贯重视做中学,在体验中丰富知识的来源,但对信息的组合整理的探索比较少,造成学生热热闹闹动手,惨惨淡淡收尾,对于信息的整理与巩固这一课题迫切的摆在了科学老师的面前。
孔艳老师就这一内容,作出了富有前瞻性的探索。首先,她就单元的题眼入手,抓住了“显微镜下的世界”是什么世界?生命世界与非生命世界的区别是什么,把学生零碎的知识组合成“细胞构成、生长发育、繁殖、对外环境有反应、需要能量、生命组成”等六大本质内容,强调“细胞构成”是本学期需要新纳入知识结构的重点部分,加固强化三四年级生命单元、营养单元的原有知识结构。随着学生的交流,孔老师又适时将生物界的分类问题摆在学生面前,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动物界、植物界为前概念基点,依据分类需要明确的分类标准为思维扶手,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界与植物界的分类依据,厘清“能否自主运动”追加“自养与异养”的补充概念,并适时追问,像蘑菇这一类生物,应该归在哪一类?学生自然的想到应该加入其他类——真菌类,既不能自主运动,又是异养生物。本单元学习的细胞类自然也是要另属一类,依据细胞结构,细菌没有完整的细胞核,所以称为“原核生物”。孔老师的信息整理课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从原有知识结构出发,将新知识逐步纳入的过程,孔老师也并不回避一些新名词,诸如自养、异养、原核、真核,事实上,因为这些词语反而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清晰连贯的科学概念。
对于微生物的发现者、发现仪器等知识内容,孔老师又相机补充了许多有趣又意味深长的历史故事,让同学们在历史故事中获得科学发展的史实,发展求真务实不怕失败的科学精神。
课后,科学老师们组织研讨,一致认为孔老师从知识架构、元认知学习能力提升、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给同学们和参与老师们执教了一场有趣有料的知识整理课,二实小综合组必然以自己的课程专业为基础,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完美课堂。
(撰稿:陈果博 摄影/审核:徐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