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和贯彻新课标精神,精准把握新课标变化,切实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江苏省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徐志伟)与常州市小学语文乡村教育带头人培育站开展联合研修活动。本次活动基于“新课标”素养导向的观念,将多种教学方式与语文教材学习进行整合,开展大单元全景视域下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践研究。培育站成员线上线下参与本次研修活动。
12日,围绕“教学评一体化”这一主题,来自湖塘二实小的陈煜老师带来了一堂《省测试卷讲评》示范课。课堂中,陈老师充分引导学生总结做题策略及方法,由扶到放,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完成对于错题的思考与理解。策略的指导始终贯穿于整堂课之中,让学生真正习得方法。
二实小的陈静仪老师执教《田忌赛马》一课。课堂中,陈老师不仅将字词教学巧妙融入教学之中,还围绕“策”字,层层推进,充分让学生了解孙膑的思维过程,体会其“观察力”“思维力”,并将这样的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陈老师根据反馈的学习信息,在课堂中及时调整,形成新评价、新活动。
朱洁如老师、裴红霞老师分别点评了两堂课。朱老师肯定了陈煜老师在讲练一体化中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学有所得。同时,朱洁如老师也指出,在课堂中要注意方法总结之后的拓展,可结合课本中的单元要素,让学生融会贯通。裴老师认为,陈静仪老师的课堂上看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一个个学习活动推进课堂教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此外,裴老师建议,教师可以多尝试“30+10讲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评一体化落到实处。
为了更好地践行教学评一体化,朱洁如、裴红霞老师作《新课标视角下教学评一体化的命题设计研究》讲座。朱老师总结了2022年常州市测的相关情况,朱老师强调,语文教学要回归常识、回归常规、回归常态,要正确认识学科课程属性,重视课外阅读的质与量。裴老师则针对命题设计,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中与小学语文学业质量相关的内容,熟悉小学语文省测的命题思路,以此规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命题过程。
13日,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平、黄伟分别开展了《解放阅读》《文本层级解读与教学进阶设计》的主题讲座。
何平教授从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引入,认为语文教师应保有广阔的文学面向,主动更新自己的“经典”书目。随后,何教授又以“世界文学到达了怎样的程度?”“教材应该怎样使用?”等问题向与会老师发问,强调教师对于国民阅读层次的关键性作用,以此说明教师知识体系结构化变更的急迫性。同时何平教授建议广大教师通读教材,建立学情了解,在此基础上深掘文本,体悟编写者在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同情力,最终培育起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审美力。
黄伟教授则从语文阅读的四类方法:本文直读、共情美读、互文参读、审辨研读出发,提出语文阅读应做分类研究和分层研究,从而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铺设“台阶”。阅读的三个层次,即“释义层”、“解码层”和“评鉴层”。讲座最后,黄教授还向与会教师们细致评讲了教学解读三个层级的实施及其教学价值,并以丰富的实践课例加深了大家的理解。
14日,来自全省的6位教师带来了6种不同教学方式下的同课异构。
来自南京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的夏丹老师使用问题链教学,以极富内部逻辑的几个问题,从“小说中的意外之处?”到“为何欧亨利对某些情节不加描写?”再到“小说中明写了哪些情节?”“为什么是贝尔曼画叶子而非苏艾画?”引导学生领略了小说写作的“显隐之美”“情理之美”。
常州市第二中学的王赟老师采取主问题教学。王老师围绕一个“叶”字,以四个主问题:从一“叶”观全篇、情理之中的“叶子”、意料之外的“叶子”、“一叶”救命,对文本展开了深入探究与挖掘,并主张“一个尊重生命的文化环境,让生活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那片叶子。”
来自江苏省金湖中学的张飞老师执教时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张老师以两个疑惑贯穿课堂:1.本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安排贝尔曼而不是苏艾去画那片叶子?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之特性,并通过阅读领略该文本蕴含的人性之美、生命价值与悲剧之美。
读写结合教学由来自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的庄燕青老师展现。庄老师首先以“用简洁语言概述小说情节”“梳理人物关系”“分析结构思路”几项任务引领学生阅读文本,随即以两项写作任务来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的王保卫老师实施情境任务教学。王老师以“第28个世界读书日‘我为课文配插图’比赛”作为任务情境,课堂展示学生插图画作,在学生点评中引领学生分析文本各项要素,最终探讨小说主题并倡议学生永葆一颗希望之心。
比较阅读教学由南京市第一中学的李锐带来展示。李老师将欧亨利的两篇小说《麦琪的礼物》与《最后的常春藤叶》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二者在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上的不同。接着探讨了在两篇文本中出现议论性结尾的合理性。
15日上午,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石群英以《文本创新解读和多样的教学设计》为题开展主题讲座。石老师讲座围绕“有助于创新阅读的文本解读策略;近三十年教学设计嬗变;基于文本创新阅读的多样化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石老师指出,对文本的“融贯式”解读应从“三种视角”、“两个系统”展开:“三种视角”,即作者视角、文本视角、读者视角。“两个系统”,即:文本系统内部、文本系统外部。其中,外部系统又可分为母文本系统、兄弟文本系统及泛文本系统。
15日下午,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曹茂昌作《我在任务群教学中的创新解读和创新设计》主题讲座。曹老师指出,新课标中提出的许多新概念,其意旨都在于倡导将语文放到综合性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当下所风靡的任务型教学是建立在大量的学生前置学习上,操作性不强,这导致了当下仍然是单篇教学模式占据主体。然而,这样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并非不可行,但要注意落实语文教学一贯的教学目标,即要设置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能够使学生突破既有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
16日,南京市田家炳高级中学书记舒智龙进行《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的教学观重建》主题讲座。舒书记向各位老师推荐了叶澜主编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这本书。这本书从道德、专业发展和美学的角度,对教师这个古老的职业作了时代的诠释。舒书记提出,希望全体教师成为书中提及的“发展型”教师,并主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否对自己的教育活动经常进行反思和研究?第二,是否把终身自我教育作为工作的推动力?第三,是否有给予也有收获?关于教学,舒书记强调,研究学生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要开展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明确“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本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的、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教师也应从一个“教书匠”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指导者”。
活动最后,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徐志伟及常州市乡村教育带头人培育站领衔人朱燕芬分别作总结。
徐志伟主任指出,此次活动的教学展示依然以单篇为主,受过往经验的影响,一线教师长于单篇教学模式,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可以尝试在大单元的观照之下进行单篇多种方式的教学。本次活动中几位教师向大家展示了“问题链教学”“主问题教学”“探究式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情境任务教学”“比较阅读教学”6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这是一次从单篇走向大单元的整合教学策略的探索。多场精彩的讲座从阅读专业指导到课堂教学范式的探索,徐主任对参与活动的教师提出了希望,希望教室门持续学习,在教学的路上不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景。
朱燕芬校长认为,此次跨学段活动为培育站老师们开拓教学思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本次活动涉及高中教材的同课异构,几位优秀的高中教师对于同一篇课文有着不同角度的解读,展现了因不同教学方式的选择呈现出的不同效果。朱校长建议,培育站的全体教师要保持一颗谦虚好学的心,认真研读、通读教材,在备课时找到学生的痛点,并达到“文若己出”的状态,从三层级教学策略的角度对自己的备课进行评析,确保学生能在课堂中形成新的学习经验,从而让课堂有趣又有用。
张鸿老师:有幸前往南京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参加了江苏省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与培育站的联合研修活动,本次研修主题为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视野下的学习设计,本人受益匪浅。夏丹,王赟,张飞,庄燕青,王保卫,李锐六位老师分别从问题链教学,主问题教学,探究式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情境任务教学,比较阅读教学六个角度同题异构,给我们展示了当代高中老师的教学风采。其中,南师大黄伟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绘声绘色地讲解文本层级解读与教学进阶设计。什么是三个层级?为什么阅读教学需要三个层级?释义的具体内涵及层级;释义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与地位等。黄教授睿智清晰的思维,风趣幽默的语言,就像和蔼可亲的长者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宦小丹老师:在春暖花开的日子,有幸聆听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黄伟教授带来的讲座《文本层级解读和教学进阶设计》,受益匪浅。黄教授从中小学教学实践出发,将教学解读分为释义层、解码层、评鉴层三个层级,并用详实的案例,幽默生动的表达,深入浅出的解读,传授了文本解读的具体路径与方法,让我对阅读教学文本解读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何姣老师:此次的培训,讲座结合课堂,我看到了先行于义务教育新课标的普通高中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成果展示,使我脑海中关于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画像”更加清晰。第一,关于“高质量”,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高质量指向的是品味、品相、品级的提升。第二,关于“任务群”,新课标背景下的任务群教学形式多样:问题链、主问题、探究式、读写结合、情境任务、比较阅读等,立足文本,不同的形式指向相同的核心素养目标。第三,关于“语文知识”,新课标背景下语文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关系:重视语文知识,在巩固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第四,关于“阅读”,教师阅读不能止于过往经典,固化于教参,保持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学生的阅读应立足基础,定位起点,衔接后续。
林苑青老师:此次培训让我从跨年段的视角对于日常教学进行了重新审视。有感于6位老师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为教学设计的起点,为我们展示了同课异构的魅力。从中,我也逐步在思考小学阶段,由单篇走向大单元的可行路径。或许,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策略,将使课堂更为高效,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多位专家高屋建瓴的讲座,也让我对于文学阅读、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此次培训活动让我受益良多,我也将努力将所学习到的优秀的策略与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王卓老师:有幸前往南京,观摩了运用6种不同教学方式设计的同课异构课堂,聆听了多位专家高屋建瓴的专题讲座,深觉受益匪浅。其中,黄伟教授在《文本层及解读与教学进阶设计》专题讲座中提出的三级阅读层级理论,引人入胜。何平教授在《解放阅读》讲座中提出“语文教师要认真阅读小学、初中、高中的整套教材,做到深读浅教”,发人深省。愿汲取研学之“水”,滋养教学之“根”。
为期五天的研修活动,讲座高屋建瓴,课堂丰富精彩。本次活动,既以丰富扎实的理论引领教学,又以丰富详实的课例巩固理解。诸位老师在“同课”中推陈出新,在“异构”中别出心裁,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借由本次活动,培育站老师们享受了一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研“盛宴”。未来,培育站的老师们也将以本次的学习所得贯穿日常教学,理论引导实践,不断提升自我教学的水平!
(撰稿:林苑青 摄影:培育站全体成员 审核:朱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