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常州市语文乡村教育带头人培育站全体成员齐聚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了第十六次活动。培育站领衔人朱燕芬校长特邀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京市江宁区教研室教研员吴勇老师参加本次活动。
同课异构,绽放异彩
梁燕华老师执教了四上第二单元的习作《小小动物园》。梁老师巧妙利用课本的资源,紧扣“像”字,引导学生发现动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在范文学习阶段,梁老师以自己的家人为例,一个个精彩的下水文片段,让学生入情入境。指导写作时,梁老师悉心指导学生运用细节展示家人的特征。整堂课生动有趣,内容扎实。
同一篇习作,张鸿老师由一系列动物的图片和介绍家人的朗读,将动物和家人进行了勾连,让学生自由挖掘二者之间的相似点。利用《我家是动物园》这本绘本,将绘本内容与习作内容相结合,呈现了不一样的课堂。在指导写作阶段,张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具体表现展示其特征。张老师的课堂结构清晰,循序渐进。
吴勇老师带来《小小动物园》的习作示范课堂。吴勇老师精妙地选择教学内容,借助课本中的例图,让学生找出妈妈与绵羊的相似点,并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从身体部位、人物习性、性格等方面介绍人物特征。在写作阶段,通过“如何将每个相似点写清楚?”“每个相似点之间如何连接”这两个关键问题作为支架,指导学生利用“如果式、无论式、只要式”将人物的不同特点写清楚,同时借助“也像”“此外”进行串联,形成语句通顺的片段。
专家点评,精准指导
吴勇老师对两位老师的习作课堂进行了点评。吴老师认为两位老师都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研读,深入浅出地将教材内容展示给了学生。吴勇老师指出要从三方面来关注课堂,一是教师教了什么,二是怎样教,三是用什么教。尤其强调四点,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对标单元要素,不可过深过浅,要适中;二是教学资源的选择要精要;三是写作知识的表达要具体;四是教学评价要引导学生互评,师生要有互动。
朱燕芬校长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对习作课堂的钻研,课堂内容充实,关注学生。同时,希望培育站全体成员向吴勇老师的示范课堂学习,做到习作指导逻辑清晰,让学生有章可循、有序可依。朱校长对于习作课堂提出两点建议:一要研读教材中同类型的习作,梳理不同类型的习作,深入解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到精准指导学生习作;二是要关注习作课堂,习作也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要关注学生的表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致观察,用文字记录内心的感悟。
总结感悟,且思且进
林苑青: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总是习惯于花更多功夫钻研课文,但有时却忽略了习作指导课的重要性。感谢培育站提供这样一次研讨的机会,让我们真正静下心来思考,习作课应该怎么上。三堂课都给了我很多启发,特别是吴勇老师的课堂,逻辑清晰,结构严密,并且给学生搭建有效合理的支架,真正做到在课堂上,让学生实现看得见的生长。这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在习作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今后我也将花更多的精力思考“习作教什么?”这个问题,力求做到精选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习作指导课上有所收获。
李斐:今日有幸聆听了三位老师的习作课,对如何评讲习作又有了新的收获。梁老师和张老师的习作课非常的扎实有效,在课堂上依据文本引导学生多方面的思考如何将家人和动物的特点联系起来,抓住相似特点进行拟物描写。吴老师的课让我印象颇深,他在讲习作课中,用自己独特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描写十分细致,例如在写作中描写第一个相似点用到“如果式”“无论式”“只要式”这样的句子,第二个相似点用到“也像”,第三个相似点用到“此外”这样的句式,让自己的语言更连贯,这样写出的小作文,内容更丰富。
虞丽媛:今天有幸,学习了三位老师对于《小小“动物园”》这一习作课的不同教法展示。梁老师利用教材让学生分析出写作方法,以自己家庭为例写示范文,由词到句再到段的层层深入等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张老师整个课堂从头到尾的教学语言都是娓娓道来,教学过程从教材入手,逐步渗透方法。吴老师的“XX式”方法引导别具一格,课堂评价也是亮点之处。他的每一个评价都是有指向性的,或帮助学生找到方法,或指导学生找到写作方向。最后朱校长的点评又拨开一层迷雾,要想上好习作课,不仅只钻研本课教材,更要梳理整个单元的内容,还要衔接其他年段同类型写作的要求。如此,才能更好的把握住课堂。
在本次活动的指引下,培育站全体成员定能在思考中教学,在教学中创新,不断引领孩子们细致观察,精准表达,记录珍贵的体验,品味生活的乐趣,收获不一样的美丽风光。
(撰稿:庄丹红 摄影:陆玮琦 审核:朱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