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市乡村教育带头人培育站第十五次活动
——聚焦发展学习任务群,共探思辨阅读与表达
发布时间:2022-05-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林苑青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5月27日,正值初夏时节,为了进一步落实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独立的创造性思维,常州市小学语文乡村教育带头人培育站第十五次活动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开展线上研讨,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有效路径。本次活动还邀请了经开区实验小学丁雄鹰校长,局前街小学姜明红校长进行指导。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的林苑青老师执教《挑山工》。林老师抓住略读课文中自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来设计教学过程,从“认识一种职业”“对话一个人”“欣赏一幅画”三个环节展开教学实践,通过品悟挑山工的语言和动作,感受人物的品质,体会蕴含的哲理。林老师注重方法的指导,“借助插图”“转化图像”“对比梳理”“感悟哲理”等方法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支架,在一次次的读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遥观中心小学蒋燕芳老师执教二年级《蜘蛛开店》。蒋老师有着清晰的理性思维,整堂课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看得见的提升。蒋老师抓住故事循环反复的特点,让学生发现故事结构的相似性,紧扣课后习题,从概括性讲故事到想象讲故事,学生的能力呈现递进性发展。

西夏墅中心小学陶玲玲老师执教《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陶老师从自己的宝宝引出“学习生活”这个关键词,从“谁学习”“怎么学”“结果怎么样”这三个方面入手,在读文中引导学生发现和想象,让学生明白“其实学习生活就是这么简单”。课堂中陶老师还关注了“年纪”“必须”“成功”“譬如”“粗糙”“敏感”等字词的理解,学生边读边想,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有所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经开区小学丁雄鹰校长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的教学研究功底和课堂教学能力,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理念,做到了宏观把控,精准设计,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表达。培育站选题具有前沿性和准确性,聚焦当下最热门的的话题和陌生的领域——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思辨表达,对学生的思维提升至关重要。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思辨体现在对认识大自然的思考,让学生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发现鸟兽虫鱼的奇妙之处,创设适宜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进行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对比阅读。丁校长的点评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让我们对新课标理念下的思辨阅读与表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的思维得到了碰撞和提升。

局前街小学的姜明红校长给培育站的小伙伴们带来精彩的讲座——《创设真实情境,享受沉浸式语文学习》。姜校长从“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入手,从“价值引领文化育人”“素养为纲任务导向”“立足生活实践主线”“强调情境主题统整”四方面展开叙述,建议教师要从教的突破、学的突破、组织与呈现形态等方面进行课程内容的探索。如果说高深的理论能提高人的思想站位,那么课堂实录则能给人带来行动的方向。姜校长以《搭船的鸟》为例,分析基于真实情境的新型语文教学。老师们的行动路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准确解读教材——定位教什么;2.课标引领精心设计——思考怎么教。这个课例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灵动入境,字词教学鲜活贮存;驱动生境,学习任务整体建构。姜校长给我们呈现了一堂扎实的真实情境驱动的课例,整场讲座扎实深透、收放自如、亮点频出,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收获良多。

最后领衔人朱校长就新课标背景下的新课堂提出期望:教师们需要关注新课标,关注两类任务群,关注拓展性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只有自身将新课标仔细研读,形成思考,才能呈现出新课标背景下的新课堂。之后,结合本次活动的三节课堂,针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个主题,朱校长提出,思辨即在反复的质询与反驳中形成的思维品质,此类型的课堂,可以通过“阅读-提问-思考-分析-表达”这样的结构,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课堂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真正的生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天的学习,不仅有生动的课堂展示、导师的精彩点评指引,还有学员们激烈的思维碰撞。

张鸿老师:我有幸听了我培育站三位老师的优秀课例,感慨良多。林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课堂上呈现出来的精彩的教学魅力,生动地体现了课改要求。教学中,蒋老师利用生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文本进行对话,发掘和填充文中的“空白”。陶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感悟,让课堂充满乐趣。

丁洁琼老师:今天很荣幸能听到三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她们那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呈现出来的教学魅力,生动地体现了当下新课改的要求。其中,林老师执教的《挑山工》,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她通过借助插图、转化图像、对比梳理、感悟哲理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一步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画游踪路线图,感知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感受挑山工的话语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并启发孩子结合生活感同身受,进行说话训练,把精神内化于心。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姜唯婷老师:有幸参加培育站第十五次活动,可谓收获满满。林老师通过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运用不同的策略,带领学生解读挑山工不同寻常的登山路线,感悟人生哲理。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蒋老师借助导学单,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结构,在尝试讲好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习过程中注重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注重想象能力的培养,整堂课妙趣横生。陶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迁移学习,运用归纳思维连接认识,运用创新思维连接想象,让学生一步步开启探索之旅。姜校长的讲座时间虽短,但如明灯指引方向。她用真实的课例,告诉我们基于新课标的课堂强调教学情境主题统整,要把静态的语文内容变成动态的实践活动。才能在阅读与表达中实现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李斐老师:携一缕浅夏的芬芳,凝一脂冰清玉洁的清梦,有幸在万物蓬勃的五月,聆听了三位老师精彩的课堂,如沐清风。林老师执教的《挑山工》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本文的主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梳理文章时,林老师以任务群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挑山工的话富有怎样的哲理?通过借助插图、转化图像、对比梳理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哲理。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让学生在轻松地氛围里感受挑山工脚踏实地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陶老师和和蒋老师执教的二下七八单元的课文,两位老师都能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字词教学功力扎实,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小朋友们在快乐的氛围里学习知识,懂得道理。三位老师的课让我懂得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辨阅读与表达,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此次活动,给全体成员带来了思想上的洗礼、心灵上的震撼、理念上的革新。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定能努力追求自身职业生涯的卓越,在新课程理念意识浸润中蜕变,在教和研两方面走出一路风采。

撰稿徐黎  制作宦小丹  摄影培育站全体教师  审核朱燕芬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