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的修订,将素养导向贯穿于课程编制、课堂实施的全过程,从根本上保证了育人方向。核心素养导向下,新时代的课堂教学改革应当关注哪些问题?有哪些新的育人目标、核心理念?对教与学的方式会产生哪些深刻的影响?会促进评价考试命题体系发生怎样的变革?
品享盛宴,汲取精髓
5月24日至25日,江苏省常州市小学语文乡村教育带头人培育站于线上开展第十四次活动,共同聆听江苏省教育协会名誉会长陆志平、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吴永军的讲座。
5月24日晚,陆会长作了题为《重新设计课堂》的讲座。陆会长紧扣语文课程解读了新课标中的重点内容,并强调要注重以下三个要点:坚持改革发展的方向,理解把握学习任务群,重新设计语文课堂。陆会长指出,2022年新课标在强化语文育人功能的基础上,聚焦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完善语文课程目标,重组语文课程内容,明确语文质量标准,从而引领语文教学的改革,以此提升义务教育的质量。陆会长随即就语文学习任务群提出了五个关键词:围绕“素养”“学习”“生活”“主题”“任务”,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运用语文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随后,陆会长详细介绍了大单元的教学理念,并强调在设计单元真实情境任务学习的同时,也应重视学习评价的设计,将评价嵌入在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习的作用。
5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吴永军所长作关于《指向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和评价研究》的讲座。吴教授的报告从课堂教学改革国内外6个价值取向引入,即:价值取向的人本化与能力化、教学模式自主建构法、深度学习常态化、学习时空灵活化、教学理念行为化、教学评价标准化与表现化共生,然后紧紧围绕前4个价值取向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国际教育教学案例娓娓道来。吴教授重点指出,要促进知识结构化,凸显整体关联;要项目化学习,探究核心原理;要拓展学习时空,开展情景化学习。
勤学乐思,笔耕不辍
培育站是一个学习圈、朋友圈,更是一个成长圈。每一次线上学习后,培育站成员们都主动思考,积极探讨,将所感所悟与全体培育站成员们分享。
梁燕华:学习了陆会长的讲座,我感触颇深。新课标核心素养强调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属于一个整体。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必将引领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和品质。它给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同时也是新的挑战。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实践探究,不断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学习能力体系,努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陶玲玲:聆听了陆处长关于新课标的理论与实践解读,受益匪浅。首先,对语文课程有了新认识。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更是为其他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力量、权力与价值。语文课程坚持以文化人,学以成人,这既符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又是时代的最新要求,从而着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次,学习任务群的提出对整个语文教学、语文课程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建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每堂课都是单元整体设计的一个部分,都是任务引领的连贯的学习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不管是时间、空间,还是学生、教师都要做出变革。理论落实于实践,还有待我们仔细研究、学习。
史静文:听了吴永军教授的讲座培训,我更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育人先育己。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最新的理论文献,了解前沿的人才培养观,给予学生高质量的课堂,进行有效、高效的教学。
蒋燕芳:学习了吴教授的讲座,我受益良多。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各方都在认真学习,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吴教授指导我们要认真学习原文,不能光听解读,这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自己理解新课标。新课标在传承的基础上有了许多的创新之处,特别是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上,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知识,更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更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吴教授还加入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方面关注课程的综合化,强化关联性学习。对于当下流性的跨学科学习,吴教授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许多教师在跨学科学习上存在一些理解的偏差,教师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时,既要考虑学科知识之间的练习,同时要考虑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生活的有机联系,而不是简单的学科设计的相加。吴教授在新课标设施的各环节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误区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大家指明了新课标下教学的方向。
专家引领,从悟中做
经开区实验小学丁雄鹰校长结合课例带来了题为《“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思辨性阅读的操作策略》的讲座。丁校长指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要结合学生年段特征,创设适宜的学习主题和情境。针对低年段的课堂,丁校长认为,课堂设计要体现思维的丰富性与深刻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要过多介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建立思维的空间。同时,课堂设计时要重视类比思维,将其与生活联通,形成经验;运用归纳思维联结认识,动用创新思维联结想象,让低年段的课堂呈现更多思维火花的迸发。而中年段的课则需注重思维水平的提升,丁校长以人物类教学为例,建议教学时以大单元的视角,关注人物与语言、表达方式的适切性,让学生的思考更有深度。
针对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朱洁如老师说:“只有转变观念,才能一步步向任务群靠近。第一,学习任务群的本质是学生自主学习。我们要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这是衡量学习任务群实施是否到位的首要标准。第二,学习任务必须要符合语文课程的特质。在任务驱动中,体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一篇文章可以由多个任务群来引领关照,以达成教学目标。”
朱燕芬校长对于新课标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要强化素养导向。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次要聚焦学习任务。“新课标”设计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三大不同层面的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接着要关注学习情境。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最后要注重质量标准。朱校长鼓励培育站的成员们多思考、多探索、多实践,实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课标引领,砥砺前行。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本次线上论坛培训,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培育站的老师们成长不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培育站的老师们将以语文新课标为引领,带着多角度、多维度的新思考,一起携手并进,踏上教育的新征程!
(撰稿:杨启慧 摄影:培育站各位老师 制作:许培颖 审核:朱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