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其韵,品其意,感其情。当笔者将情感诉诸文字,一个个或勤奋、或幽默、或聪慧、或天真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通过人物,构建一个好故事,与作者进行一场心与心的交流。
4月24日,2021年常州市小学语文乡村教育带头人培育站第十次活动于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举行,此次活动聚焦人物形象的教学。培育站主持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朱燕芬、武进区教研员裴红霞校长与培育站全体成员参与本次活动。
精彩演绎,品语言之韵。孙晓钰、张烨琦、杨启慧、江海红四位老师在教学时为学生积极创设参与体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形象及语言的魅力,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注重方法的学习与积累,让单元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孙晓钰老师执教了《棉花姑娘》。孙老师运用多种朗读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走进课文,了解棉花姑娘的求医治病过程。学生从生动有趣的对话之中,准确把握朗读的感情基调,再透过不一样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有所感悟。
张烨琦老师执教《青蛙卖泥塘》这一童话故事。张老师整节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组织学生透过自读感悟、主角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杨启慧老师执教小古文《囊萤夜读》。杨老师的课堂教学板块清晰,引导学生在读通、读顺小古文的基础上,通过联系生活、想象延展丰盈人物形象。言简意赅的小古文让学生读出了人物的特点,在掌握小古文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同时领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所在。
江海红老师执教《跳水》。江老师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学生梳理文脉,触摸作者的思维。江老师入情入境的朗读带领学生一步步剖析人物思维过程。江老师的课堂有梯度、有层次,给学生一个阶梯,帮助学生逐步、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精要品思,谈聚学之获。一路学习,一路成长,一路收获。课堂观摩结束后,老师针对四节课的所思所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周俊涵:在孙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教师范读、引读,学生个别读、评议读、比赛读、欣赏读等多种方法读,让学生在读中不断总结、反思,以提高自我鉴赏、评价朗读的能力。孙老师通过牢牢抓住“读”展开教学,加强孩子们对课文的感受与体验。
杨洋:在课堂上,张老师把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渗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字,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张老师还创设情境,贴合年段特征的语言风格让低段课堂教学充满童趣。特别是“烂泥塘”这个词的教学,从抽象道具象,张老师以此为引,串联起了整个故事的线索。
张咪:杨老师这节课方法习得扎实。学习掌握一些理解文言词句的基本方法,是小学阶段文言文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杨老师深知,方法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去主动发现,这节课中,无论是借助注释,还是利用扩词法,学生都经历了真实的发现、运用和巩固的过程,既掌握了方法,又形成了能力。
杨启慧:江老师的语言非常精练而又充满激情,孩子们在激情语言的感染下,采用体会读、有感情读、教师范读等形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情感,把自己置于课文情境之中。江老师带来的别具特色的思维导图,也帮助孩子们有效理解了文章内容。整堂课流淌着浓浓的语文味。
精准引领,促成长之行。裴红霞校长对四位上课老师给予肯定的同时,对四堂课进行了重构。裴校指出,低年级的教学随文识字固然重要,但教师教学仍要有大局观,梳理文脉的环节必不可少。其次,低年段的教学创设情境十分必要,丰富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更享受课堂。另外,语文教学要做到“去教学化”,切忌以直接的问答形式开展教学,教学设计要更加自然,贴合年段特征。针对小古文的教学,裴校提出,应当遵循的基本流程是:一正字音,二读节奏,三想画面,四悟中心,五习方法。结合《囊萤夜读》的单元要素,裴校指出,可以将此则小古文的教学和成语教学相结合,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文化沿袭,以学过的知识带动小古文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裴校的引领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促发展,以简单有趣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
(撰稿:林苑青 摄影:陆玮琦 制作:张建新 审核:朱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