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小语乡村教育带头人培育站第五次活动
——凝聚家国情怀,探寻素养之源
发布时间:2021-12-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静

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中,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学生形成家国意识的重要载体。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铭记中华千年历史,激励我辈奋勇前行,从历史故事到当下感受,从情境体验到反思表达,我们相聚,共研统编教材中的家国情怀。

121日,江苏省常州市小学语文乡村教育带头人培育站第五次活动于二实小举行,此次活动聚焦感悟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本次活动特邀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荆川小学校长曹月红出席活动。培育站主持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朱燕芬及培育站全体成员参与本次活动。

立足教与学,抓主要信息。本次活动由孙孟欢、顾冬秀、宦小丹和郑凯悦四位老师带来了精彩的课堂。她们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理解文句,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故事内容;并注重学生的朗读,采用多种读和讲的方式,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形象,把握课文情感,可谓精彩纷呈。

金坛后阳小学的孙孟欢老师执教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孙老师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主要人物,提取关键词,用简洁的语言把故事讲清楚,再梳理故事中事件的关系,最后把事件串联起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焦溪小学的顾冬秀老师呈现了《梅兰芳蓄须》。顾老师恰当运用背景资料,用表格的形式梳理主要事件,帮助学生把握梅兰芳的人物形象。同时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以读促学。

李公朴小学的宦小丹老师则执教了《西门豹治邺》。宦老师的课板块清晰,环节紧凑,一环扣一环,行课如流水般自然,并且语态多变,用小标题的形式将西门豹惩治恶人的故事在教学中生动的展现出来。

金坛社头小学的郑凯悦老师执教了六上的《盼》。郑老师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在写作时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从不同方面或选不同的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专家高引领,教师共生长。本次活动特邀江苏特级教师曹月红校长作点评,曹校长从素养角度谈了未来各位老师成长努力的方向,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展开。关于“听”,曹校长指出,听课要有自己的思考,有反思才能有成长。在指导学生听时,要关注学生的听的状态,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就“说”而言,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每一堂语文课上说完整的话,说准确的话。同时要学会说深刻的话,去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培养学生说的习惯。谈到“读”,曹校强调,教师读教材,读懂、读透、读深,读成一条线。对于学生的读,要有要求且有度。最后谈到“写”,曹校建议大家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写作是一次对自己的正式访问。只有写,才能写。教师们不要害怕写论文,多思多想多写。

   最后,培育站领衔人朱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升。朱校针对当天的四节课的共性问题,为各位老师提供了改进的建议。当前老师们的课堂都很关注语文要素,在教学中也都融入了语文要素。但同时要注意,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课堂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设置合理的情境,在师生的互动中要能够学会语文要素,自然而然地实现语文要素的落实。同时,朱校给大家提出要求,语文课不能一味地强调与关注语文要素,而要在课堂的学习活动中自然地呈现出来。语文要素是理性的,而课堂是感性的,不能为了强调语文要素,把课堂变成理性的,这样的课堂会失去语文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由老师的理性认知,到课堂的感性互动,最后再到学生理性的思考。如何形成这一良性循环的闭环,朱校希望培育站的每一位老师都能认真思考,并在自己的课堂中认真执行。

思维互碰撞,开智慧之花。活动之后,培育站成员们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知和反思,老师们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

每一次的活动,都是一次自我的提升,培育站的小伙伴们在一次次的活动中,让智慧之花绽放,让思维得到生长。通过本次活动,培育站的小伙伴们又获得了无限的收获与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继续向着远方前行!

(撰稿:李斐  摄影:陆玮琦  审核:朱燕芬)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