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春秋代序,为期一年的第五届小学语文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工作即将结束。培育站成员们在一年的学习中以精彩的课堂为基础撰写论文,培育站主持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朱燕芬于6月24、25日指导学员修改论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培育站成立以来,为提升学员的专业技能,拓展视野,为学员量身安排了一系列的专家讲座。朱校指出论文撰写具有四大要素:论点要“新”,论据要“真”,论证要“透”,结构要“紧”。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既要从细节入手,关注问题化论证,又要反思摘记,用心积累丰素材;既要坚持阅读,学习模仿炼技巧,也要善于琢磨,及时动笔多修改。教研论文修改过程,是深化认识、整合思维、提炼语言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检查、增补、更换、调整、斟酌、校正,最终达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的境界。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农历五月,石榴花开放吐艳,榴子初成。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也百花齐放,迎来累累硕果,多篇论文发表并获区一、二等奖。在朱校的引领下,学员们探索不止、写作不止。此前,培育站的25位学员围绕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结合一年的学习情况,从不同角度撰写了论文,研讨、评议和修改论文,也是培育站建设中的一块内容。学员们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自身感受出发选择题材、立意定题、确定结构。准备好充分的材料后拟定论文提纲撰写初稿,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论据服务论点,层次分明,逻辑严谨。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前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陈建先主任两次在线指导学员修改论文,文章不厌百回改,在两次修改的基础上,朱校细致阅读所有学员的论文,大到选材立意,小到标点表述,在阅读完学员论文做到心中有数后,朱校在学员们的论文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修改建议,最后一一电话学员,针对学员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给出可行的修改建议。朱校结合每位学员上交的论文给予的一对一把脉问诊,无论是精准到位的点评还是适切合理的建议,都让每位学员
厘清了论文修改的思路。
朱校指出论文撰写需要遵循五大规律:其一,新:选题新颖,有用有利。其二,实:论据翔实,有血有肉。其三,活:形式活泼,不拘一格。其四,小:题目较小,内容集中。最后,精:文字精练,语言简洁。最后朱校强调不管是论文的选题还是论据的搜集,都要切合实际,而非在乎表面的光鲜,而实质却反而显空洞和薄弱。“文章合为时而著”,将问题长存于心,灵感不期而至,最后才有可能水到渠成。学而不思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论文撰写是教师的必修课,需要大家在教育科研路上主动思辨,创新向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培育站学员们在明确论文修改要求后表示,朱校的点评对自己修改论文帮助很大,特别是在“新”和“深”两个字的理解上更进一步,表示会继续修改自己的论文并争创优秀。
戴博老师深感一篇论文,好的标题是成功的一半。标题既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又是读者第一眼看见的文字,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不清晰不准确、不简洁明了、重点不突出、观点不新颖的标题很难脱颖而出。朱校提出的“虚实相生”、“长短相宜”给了她很大的启发。
何璐老师表示通过朱校的指点,她对于“文章标题的提炼”、“论点逻辑的推敲”、“语言结构的搭配”、“文章层次的把握”等方面均有了深刻的启发。这一场特别的“专家门诊”让她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被导师“点亮”后的醍醐灌顶之喜,不觉深深为朱校深厚的专业功底所折服。
不知不觉培育站的学习已进入尾声,但是却为学员们打开了学习的大门。相信经过培育站的学习,经过朱校的点拨,所有的学员一定会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以扎实学识上好每一节课,以稳健功力写好每一篇论文,并树立终身学习的决心,不断学习与探索,带着收获,带着培育站导师的殷切期盼,扬帆远航。
(撰稿:陈煜 摄影:培育站全体老师 审核:朱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