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网站>>教育资源库>>语文>>六年级上册>>文章内容
《书戴嵩画牛》-陈煜(2020年校级)
发布时间:2021-06-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玉璠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注音及注释读准字音,读准文章、读通文意。

2. 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从不同角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 领悟文章内容,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课前交流,激发学趣

同学们,你们了解苏轼吗?(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大文豪……)他的文字如浩瀚的星辰洒落在文学长河中,我们一起来背一背他的诗词,老师说第一句,你们接着往下。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男生!  生:……

师:水光潋滟晴方好,女生!  生:……

师:每当中秋月圆,我们还会吟诵他的词,明月几时有,男生!  男生:……

师:对着圆月,深深祝福,但愿人长久,一起背!  齐背:……

 

 

一、导入揭题

1、苏轼的智慧藏于他的诗、他的词,江南仲春,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请一位同学来读。(出示《惠崇春江晚景》)

2、古人云:诗中有画(出示图片)瞧,他作诗是看了这幅画有感而发的,像这样题写在书籍、字画上的文字我们称之为“题跋”,虽然简洁却包含着作者的心得体会。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苏轼的这篇文章,相传是他在好友李公麟家里看到了戴嵩所画的《牛》之后,写下的感想,所以这篇文章的文体也是题跋。(板贴课题)请一位同学读课题。(评价:读出了节奏。划分停顿,齐读课题)

4、“书”的意思是(写)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呢?(看了戴嵩《牛》图之后写的感想)刚刚我们借助了“题跋”这一传统文化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这是一种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板贴:借助传统文化)

 

 

二、小组交流(读准、通、懂)

1、看,这就是苏轼写在戴嵩《牛》图之后的题跋,它最初的形式是这样的,和我们要学的文言文有什么不同?(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繁体字)古版的题跋对我们而言难度较大,我们先学现代版的题跋。

2、出示学习要求,小组自学。

      读准: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读通:正确断句、把握节奏

读懂:想象画面、理解意思

3、小组交流

我们先从第一句开始交流,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预设一预设一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①多音字:好,数。(这里有两个多音字,为什么你这样读?好的意思是喜好,数的意思是计算,根据意思理解就不难读准这两个多音字。)

(生:读句子、句子意思)

②理解了意思,我们再来带着理解读一读这句话,出示停顿,齐读。

 

预设二: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①这句话比较难读,还有个古今异义的字。“股”,我们现在会组什么词?(屁股)可是在本文中,意思却是(大腿)你怎么知道意思的?参考文后注释能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板贴:参考文后注释)如今我们常说认真学习的人“悬梁刺股”,这里的“股”也是大腿的意思。“尾搐入两股间”的意思是说(尾巴抽缩在两条大腿间)你能读好这句话了吗?出示断句,男生读。这里还有一个古今异义的字“掉”,同样,文后也给了我们注释参考,它的古意是“摆动,摇”。“今乃掉尾而斗的意思在说(如今却摆动着尾巴在打斗)。能读好吗?指生读,出示断句,女生读。

②牧童认为这种画法对不对?文中用一个字表明了牧童的观点,这个字是“谬”,文后注释也告诉我们了,这是“错误”的意思。

 

预设三:处士笑而然之。

①杜处士听了牧童的话觉得牧童说的对不对?哪个字告诉你的?(然)

②你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呢!也就是说杜处士同意牧童说的话,牛在相斗时,牛尾应该是怎样的?(尾巴应该抽缩在两条大腿间而不是摆动。)

评:因一幅《牛》图竟然引发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还有最后一句话,哪个小组来交流?

预设四: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①这句话中,苏轼表达了自己的一个观点,你能抓住关键词来告诉大家吗?(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②这是一句从古流传至今的谚语,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真理。

 

读着读着,这篇题跋读准了、读通了、读懂了,带着理解,我们一起读好这篇题跋。再回顾全文,我们不难发现,这篇文章正符合了题跋的要求,前四句在讲因《牛》图引发的一个故事,最后一句是苏轼所要表达的观点。

 

 

三、想象“喜欢”、“笑”、“心理”

1、同学们,戴嵩的《牛》图实在是珍贵,杜处士也是爱到心里,视为珍宝。白天他将《牛》图(带在身上)、晚上他将《牛》图(放在枕头边)、吃饭时他将《牛》图(挂在面前欣赏),走路时他将《牛》图(拎在手上)这幅画和他形影不离,这就叫“常以自随”。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感受到了杜处士对这幅画的珍爱。(板贴:展开丰富想象)

2、在这篇题跋中,苏轼创设的两个角色,一个是杜处士,一个是牧童,一老一小挺有意思。文中关于他们俩的表情,都用了一个字——笑。一个是——“拊掌大笑”,一个是——“笑而然之”。

①理解两个笑。

小牧童拍手大笑,他在笑的时候说了什么话?(指生读文言文)你能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牧童的话吗?(指生说)如果能加上拍手的动作和大笑的表情演一演就更好了。(指生表演)评价:就是这样通过入境表演笑着表达自己的观点。(板贴:通过入境表演)小牧童发现牛尾有错误是因为他每天和牛朝夕相处,看来“艺术源于生活”啊!(板贴:艺术源于生活)

②如果说小牧童的笑是发现错误自豪的笑,杜处士是怎样的笑?(尴尬,收藏已久未发现这样的错误)苏轼没有写他的语言,但他收藏已久的心爱画作竟被小牧童发现有错,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指生说)评价:表面波澜不惊,内心却是不平静啊。

 

 

四、讲故事

这个故事巧妙地将一老一小两个人物聚在一起,两人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吗?可以从不同身份角度,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说。同桌间说一说。

我姓杜,特别喜欢收藏,有一天,我正在晒《牛》图……  

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咦,有人在晒画……

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

3生说。(评价:合理的想象可以丰富故事的内容、角色的转换可以切换故事的视角,如此就能形象地表达、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五、揭示道理

1、讲完故事,题跋最后要揭示道理了。这就是“耕当问奴,织当问婢。”“问”是什么意思?(请教)

仿照写话:_____当问_______。

是啊,这些人是生活中的行家里手,是有生活经验的人,遇到相关问题要向他们请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实践得出真知。(板贴“实践得出真知”)

2、学到这里,相信古代版的题跋对大家而言难度也不会太大了,我们来挑战读好它。

 

 

六、布置作业

1、艺术源于生活,实践得出真知。两牛相斗时牛尾的状态真如牧童所说吗?老师找到了几幅图,联系牧童说的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课后和同学进行交流。

2、用自己的话将《书戴嵩画牛》的故事说给父母听。

3、苏轼还写了一篇类似的题跋叫《书黄筌画雀》,可以用上我们今天的学习方法课后进行自学。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