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小小的藏书票,不仅有精美的票面设计,背后也蕴含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我校利用藏书票文化开展“藏书票+”系列课程,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打造共享学习社群,让学习由静态转向动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组以“藏书票+”为载体,让学生以书为伴,以票为友。
我校美术组积极开展校本课实践活动,探索藏书票在小学美术学科中的应用,陆玮琦老师经过探索,在一年级中开展认识藏书票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藏书票。
陆老师的课从认识藏书票开始,让学生了解藏书票。藏书票(Bookplate):是一种小小的标志,以艺术的方式,标明藏书是属于谁的,也是书籍的美化装饰,属于小版画或微型版画。一般是边长5-10厘米见方,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带有藏书者姓名。上面除主图案外,要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上"EX-LIBRIS"(拉丁文)。藏书票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通过了解藏书票,欣赏世界上第一枚和中国第一枚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票面上要有什么。随后陆老师通过视频示范设计制作藏书票票面,让学生了解设计步骤和方法。接着在音乐声中,随着陆老师的启发,孩子们在指定大小的框架内设计属于自己的藏书票。最后,陆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分享自己的藏书票设计,找到设计的乐趣,分享的乐趣。
课后,美术组的老师开展了专题讨论,对于“藏书票+”系列课程进行了进一步的任务布置,同时也对陆老师的课堂进行了分析,一年的孩子对于图片识读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提问设计上要更精准,问题把控更清晰。一年级的孩子能了解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设计步骤,以及最后的雕刻过程就可以了,主要是设计过程,要清晰的明白藏书票票面需要什么,那些元素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引申到美术课本上的知识,要与一年级的美术课进行关联。
藏书票课程是综合育人的课程,创新了学习方式,推进了课内外一体化的生活,让学生在“刀”与“木”的碰撞中扩大阅读范围、创新精神、劳动意识、审美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形成美育活动的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文稿:陆玮琦 拍摄:匡唯 审核:祁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