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全体数学老师齐聚三楼观摩教室参加《二实小第四界生长教学节课堂展示活动(数学)》,本次课堂展示分别由二年级史超老师执教《认识角》、四年级朱杭琳老师执教《加法运算律》、四年级丁樱老师执教《用数对确定位置》。
史超老师执教的《认识角》,本课通过学生在生活中对角的初步认识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实物中找一找、指一指,学生认为尖尖的部分就是角,这时老师及时补充,尖尖的点是角的顶点,尊重孩子真实的知识起点,在此基础上老师和学生一起补充,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角。其次,在探索角的特点时,通过搭一搭、拉一拉、折一折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理解角是有大小的,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让学生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合作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朱杭琳老师执教的《加法运算率》,朱老师用一个故事《分橡子》引出本课,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活动开展的条件,多途径思考是规律发现的保证。在本课中老师带着孩子们通过猜想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分析,提出列式计算的几种方法,然后引导观察比较,发现几个算式之间存在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举例验证,把特殊的数学现象推广到普通的数学中,从而归纳出加法的几个定律。加法运算定律的发现,符合了学生的认识规律:由简到繁,由特殊到一般,学生在列式、计算、观察、比较、验证中理解和掌握定律并形成共识。
丁樱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认位置》这节课,看似知识点不多,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丁老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本课内容上的有深度有厚度,而且精彩纷呈,丁老师用家长会找位置这个贴近生活的情镜,从座位图到点子图,引领学生逐渐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引出可以用数对确认位置后,设计精彩的活动,让全班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听口令,做动作”这个小游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镜中产生认识的冲突,体会到数对的唯一性,可以用来确认位置。最后通过数对中加入字母,强化本课的难点,先列后行,依次逐步抽象出数对的本质。
本次课堂展示活动结束后,全体教师在马伟忠校长和我校领导的带领下开展了评课研讨交流活动。在活动中,马伟忠校长对我校老师的授课情况进行了逐一评价,马校长评价三位老师的课堂非常贴近本次活动主题“生长”,不仅生长了知识,生长了能力,还生长了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生长了核心素养。充分肯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指出《认识角》这一课在活动中学习,使课堂具有设计感;《加法运算律》这一课在探究中学习,使课堂具有逻辑性;《用数对确认位置》这一课在发现中学习,使课堂具有参与性。同时也指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更对日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让教师们受益匪浅。
生长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至高境界,用“生长”关照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交互作用而生成的一项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这是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我校将以此活动为契机,在朱校长的“教育即生长”理念下,继续生长课堂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由创想、勇于表达的能力,教学上不断摸索、不断学习,努力提高驾驭课堂、调控课堂的能力。打开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以达到数学课堂和学生素养的共同生长。
(撰稿:董竹君 摄影: 陆玮琦 审核:钱燕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