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以“聚焦数学生长课堂,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主题,中一协作片数学研讨活动在湖塘桥第二实小小学举行。活动由我校课程研发部钱燕春主任主持,协作片兄弟学校及本校的数学教师共同参加。
孙晓红老师执教了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课堂伊始,孙老师就设计了三组算式复习,勾起孩子对旧知的回忆,调动了孩子原有的知识经验,将探索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来。接着孙老师根据情境设计了探索24+6这样的算式是怎样算的,让学生通过小棒摆一摆,或者计数器拨一拨、想一想是怎样算的,最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整个过程,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动手操作(摆拔),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再到得出结论这一完整的过程提炼出算法。然后让孩子独立思考24加9是怎么算的,再和同桌交流讨论,借助刚才算出24+6的表象和抽象出的算法,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很快得出了24+9的算法。最后比较两题在计算过程当中的异同点而清晰的知道今天的计算都是先算个位,并且和以前的比都是个位相加是十或十几已经满10了,从而明确了今天的学习内容,解决了学习的重难点,使每个孩子的原有知识体系得到了生长。
史超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节二年级的《认识角》。史老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的常见物品中引入新课,让学生在三角尺、纸工袋、钟面找找哪里有角,然后通过“把角请下来”从而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接着,史老师抛出核心问题“这三个角有什么共同点?”,引导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初步感知了角的本质特点。通过画一画、玩一玩、比一比,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从初步认识角,再让孩子感知角是有大小的,并会比较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整个过程层层递进,把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课后,两位老师都对自己执教的课进行了说课及反思,让大家对每个环节的设计更加清晰。随后,各兄弟学校的教师代表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老师们充分肯定了执教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也极富层次性,孩子的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了发展,思维也得到了生长和提高。
本次活动为中一片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探讨、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让老师们对数学课堂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新的思路,也激发了老师们对数学课堂教学新的思考。怀着一颗求知若渴的心,相信二实小数学团队在生长课堂之路上定能稳步前行!
(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供稿 撰稿:张斌茹 摄影:陆玮琦 审核:钱燕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