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像船儿,扬着帆,划着浆,在似水的流年里——流淌。童年的伙伴像云儿,乘着风,追着梦,在无暇的天际里——飞翔。童年生活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童年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件有趣的事,常常将人带入美好的回忆中。12月30日,江苏省常州市小学语文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第十次活动于新桥小学举行。培育站主持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朱燕芬,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武进区实验小学副校长蒋欣与全体培育站成员参与本次活动。
寻孩童所在——精彩课堂学者之趣。四位培育站的老师分别带来精彩课堂,老师们精心准备,课堂呈现精彩,教学内容扎实。新桥小学殷琳老师带来的《纸船与风筝》课堂活泼,板书精致,创设情境,紧扣语文要素猜字音识字,引导学生感受到友谊的珍贵,课堂推进扎实有效。雪堰小学吴敏佳老师生动有趣导入《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带领学生一同梳理文脉,理清思路。邹实小孙琳老师执教《陀螺》,通过回顾围绕陀螺发生的几件事体会作者细微的心理变化。孙老师还以学习单的形式细心执教批注书写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精妙之处。新安小学周文君老师抓住《牛和鹅》对比的写作特色,巧妙创设童趣情境,扎实落实朗读,在对比中层层推进,多手段并举学写批注。周老师运用鱼骨式的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鹅与人在动作交互中紧张生动场面的刻画,整节课堂精彩不断。
为儿童代言——畅所欲言师者之乐。课堂展示结束后,执教的四位老师首先分享了自身的教学设计意图。
接着,蒋校对四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深刻精妙的点评。蒋校长指出,语文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高站位,以单元视角审视课堂教学目标。单元的整体视角能为教师每节课提供方向指引,更好地帮助教师确定每节课该教什么。在具体教学中,蒋校指出课堂情境创设必须到位,始终将学生放置于情境中。批注教学尤其要注重方法的教授,在情境中教、在言语实践中教。对于第一次接触批注的学生,老师可采取演示教法,使学生明确“文对应,字小巧,简记录”的批注要求,更快掌握批注方法并进行实践。
最后,培育站领衔人朱燕芬校长作高位引领。朱校深入解读教材、剖析课堂。她指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应当围绕要素,梳理单元内容。四年级三篇课文都来自第六单元,此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旨在让学生在学批注、做批注的同时感受童年。教师应当关注此单元两个要素的结合,注重前后关联,重视儿童体验,结合科学认知,梳理单元内容,更为清晰地梳理单元内容。其次,教师要做到整体规划,达成单元目标。明确批注的角度,关注语文教学的情境,基于学情,创设学习活动;融合课后,关注学生“个性化”回答;强化价值,凸显推进性功能。最后朱校强调课堂需要归纳整合,实现延续性生长。从批注内容、情感方向引向语文的主题——语言和写法,让语言与思维在审美与文化中同构共生。
于童稚永在——不断反思成长之悦。课堂反思促发展,活动结束后,四位上课老师也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反思。培育站成员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评价。陆一凡老师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感受到了语文教材中给予我们无数的隐形支架,如何挖掘并落实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将成为未来大家继续思考的问题。杨芸佼老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设计中视野不能局限于单篇课文,还要有单元意识,甚至整本书意识,年段意识,做好前沿后续的衔接。朱校对批注类教学的论文写作头脑风暴更是给予了培育站老师们方向,启发了老师们如何将课堂实践转化为理论写作。
课堂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分享是不断进步的阶梯。此次培育站活动课堂精彩纷呈,分享观点鲜明,构筑名师团队同心,探寻统编教材实施策略,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培育站成员们将不断打开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向前向远向优,砥砺前进。
(撰稿:林苑青 摄影:陈煜 审核:朱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