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图有道,立足常态
——中一片美术“同题异构”及主题讲座在湖塘二实小顺利开展
2020年11月25日上午8:00整,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三楼观摩室蔓延着冬的正常气息,绵绵的阴雨将江南冬的阴冷大地呈上。将前段时间的季节错位印象拉回到正常。在这样的气息中,来自星辰实验学校的王春艳老师和马杭中心小学的朱敏老师为我们执教了《动物装饰画》一课,回归常态课堂,没有华丽的包装,在实在中挖掘教材内容,提炼突破点。王老师在抓住特征的前提下立足形的提取,将变形与夸张轻松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将点线面的分类与综合的应用慢慢奉上,引领学生解读装饰的方法;几次作业的逐步提升也是伴随着读图深入地练习;最后的作业纸以国画镜片为底为学生的创意锦上添花。朱老师采用“动物美妆节”情境设置,将三位已打扮好的动物呈现在孩子面前,引导孩子们从装扮入手,探寻装扮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追源——陶罐等器皿上的纹样欣赏。读图中的引与帮也让孩子在面对小象的摄影作品时,能够运用前面的信息进行语言创作——用变形的手法将小象的身体画成圆形,简化小象的形象等等。 学生作业的表现也是将识图中提取的信息很好地体现出来。这样常态的两节美术课,学生的思维也在教学重难点的碰撞中得以发展与提升。
冬天虽冷,但不可或缺,在寒冷的蕴藏中等待春的生发。积蓄与等待是我们当下应该做的,两节课虽已结束,但常态不变,在常态中我们要守候童心的生长——一切为了孩子。本次教研活动还采用了新的形式——《课堂观察量表——图像识读指向》,这是吕华老师带领我们在美术课堂中关注图像识读的小小尝试,也是美术课堂图像识读的一个指南,方便各位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中更好地把握对美术图像的识读。
最后一个环节,吕华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顿思维大餐——《听评课:不能只带上你的耳朵》。从数字引入,以一位美术老师教35年书,每年按40周,每周16节课,这一辈子只需上22400节课,简单的数字表述却是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无法回避的,也是我们日常所做的。这么多的课,是否带给我们质的变化——秘密就在听评课中。吴静老师就是带着教参和教材来参加今天的教研活动,这是有备而来,以备无患。听与评中是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中保有宽容之心,不唯我独尊。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去感知,从学生的角度去诠释自己的教学思路,在听与评中回馈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样的听课有助于我们自身的成长,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我们自身的改变,才能顺应时代的改变,也才能应对时下的每一届学生。以变应变,顺应万物,不故步自封,随着暖流缓缓上升,美术教育的新天地也在渐次展开,让我们携手共进。
(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供稿 撰写:祁本国 审核:吕华 摄影:陆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