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二实小参加生命关怀心理健康服务论坛
发布时间:2020-08-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静

二实小参加生命关怀心理健康服务论坛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家庭矛盾凸显、离婚率上升、亲子冲突不断等现象,为落实十八大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精神,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婚姻与家庭专业委员会于2020年8月22日至23日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召开了首届“疫情防控常态化生命关怀与心理健康服务论坛”。二实小教师积极报名参与此次论坛,以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运用专业的心理学手段,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此次论坛由委员会陶新华副主任主持。论坛于8月22日上午开幕,朱永新教授致辞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随后,围绕“新生命教育”分别由朱永新教授和吴薇莉教授作了主题发言。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带来了题为《新生命教育的教育实践探索》的讲座。朱教授强调,新教育的目标在于让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新教育推进的过程中特别注重生命教育运动,拓展孩子生命的长宽高。自然生命之长强调延续存在的时间,社会生命之宽重在丰富当下的经验,精神生命之高则追求历久弥新的品质。吴薇莉教授则针对新冠疫情后校园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的情况,凭借其丰富的临床实践和深厚的理论沉淀,剖析了“如何理解自杀”及“自杀危机干预后个体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两个问题。

8月22日下午的论坛围绕“家庭成长动力”展开。刘正奎与张雨青教授就创伤后的成长分别展开讲述。刘正奎教授重点讲解了心理韧性对创造力和创伤经历的影响、韧性形成的要素等,并给大家带来一个重要启示:在创伤的快速恢复中,应当注重通过可控性应激训练培养韧性。而张雨青教授则详细阐述了PTG量表的本土化。以上两位教授的研究结论对于做好创伤后的治疗与创伤后的心理援助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紧接着,孙怡博士就不同养育方式对孩子人格及社会适应的影响带来了精彩的发言。孙博士指出,祖父母过多的育儿参与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如内化型情绪行为问题、分离焦虑、亲社会活动少等,丰富的案例给了与会老师不少的启发。

8月23日上午的主题为“临终关怀与哀伤辅导”,王建平教授和黄正国教授分别把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王教授围绕“哀伤辅导”分别讲述了哀伤反应的概念、哀伤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支持、哀伤辅导的目标与方法以及开展哀伤咨询的具体工作建议。黄正国教授则针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历程与临终关怀”,结合自身接触的实际案例,讲述了临终关怀的主要内容、心理援助的方法及临终关怀的意义,引发了众多与会者的共鸣与探讨。

8月23日下午的论坛由委员会傅春胜主任主持。刘丹副主任与吉沅洪博士就“幸福婚姻中爱的能量与动力”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刘丹副主任从生命周期的视角解读了当代中国家庭的伤痛与疗愈,而吉沅洪博士则结合从事的研究工作,从日本婚姻的案例中,介绍亲密关系互动的特征与变迁。

本次论坛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生命关怀与心理健康服务开展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内容丰富详实,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对探讨准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专业能力,促进家庭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2天紧张、详实的学习,与会的二实小教师受益匪浅,相信必将为进一步落实“万物生长”教育哲学理念提供新动能。

 

(撰稿:林苑青  摄影:张咪/李婷  审核:徐菊)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