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爱 无尽的爱
世界上有一种爱比山还高,这就是母爱;世界上有一种情比海还深,这就是恩情。母亲的恩情渗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需要我们用心感悟。今天蒋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品读孟郊的母亲对他的恩情!整堂课的巧妙之处,令我受益良多:
一、理解词语有方法
在教学时,蒋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然后读课文,教会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解读文章。“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她想,孩子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在这缝补衣裳的场景中有哪些令你感动的地方呢?学生通过读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找到了“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这些关键的词语。通过逐步引导,学生终于领悟到这就是母亲的恩情,母亲的恩情就体现在深夜为儿缝衣这一行动中,体现在对儿子的深深担忧中,这就叫恩情。这时再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学生便很容易感悟到古诗中母亲对儿子的恩情了。
二、指导朗读有方法
无论是小诗还是课文,都需要带着感情朗读出来,蒋老师在指导朗读时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指导不同的词语读出不同的意味。同样是那句“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她想,孩子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夜深了”、 “一针针一线线”、“油灯”,强调的词语不同,读起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张弛有度的读法把我们带入了不同的意境中。
三、感悟母爱有方法
在学生感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蒋老师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悟深深的母爱。提到“抚摸”这个词时,要小朋友们边做动作边回忆母亲什么时候抚摸过你?小朋友们热情高涨,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因为这是他们切身感受到的;其次,最后小结:母亲的恩情是什么——。蒋老师适时地让小朋友们说说观察了一天妈妈后有哪些发现呢?“早上洗衣、做饭、送我上学,然后上班。下班回家,辅导我作业、煮晚饭、洗碗筷、晚上织毛衣……”引导过后,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辛苦!”于是感恩母亲的恩情的语言自然流露,最后写成了一首关于母爱的小诗。
母爱如山、母爱如海、母爱如诗,母亲的恩情定要永远铭记于心!
(撰稿:牟丹 审核:羊水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