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领略丰富自然风光,探索多样教学策略
——记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美术学科教研活动
三月,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一个微风细雨、孕育生命的季节。在3月9号这个明媚的日子里,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美术课堂效率,教师的教研教学水平,美术教研组展开了教研活动。
首先是由章琦老师执教的一(3)班的《雪》--绘本制作,说到雪孩子们都激动不已,如何画雪和雪景变成了本课的重点。章老师以绘本《下雪天》贯穿,设置情境,将冬天的雪景加入绘本故事中。“新朋友彼得的下雪天是什么样的呢?雪地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画纸,邀请动物朋友们一起加入好不好?”等儿童化语言让孩子们很快进入课堂,跟着章老师来了一场“雪”之旅。
接下来是朱怡老师执教的《下雨啰》,朱老师通过“听雨声”、“画雨形”、“抒雨情”三个环节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回忆雨中的难忘场景,体验下雨的别样感觉。整堂课中,朱怡老师娇态亲切,肢体语言丰富,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语言亲切、得体、过度自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绘画的喜悦。其中最精彩的地方在于,新授环节,朱怡老师在讲授雨的不同形式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并与学生共同创作完成下雨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其乐融融。
课后,在祁本国老师的组织下,美术组全员进行了激烈的研讨。吕华老师赞扬章琦老师能够在课中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且通过《下雪天》绘本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朱怡老师得体的教态、课中优美言辞的使用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研讨时,大家也提出了自己的宝贵建议: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状态;新授时举出的例子应与亲近学生的生活,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多给学生讨论、展示的机会,只有舍得“放”,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收放自如”。
(撰稿:章琦、朱怡 摄影:吕华 审核:徐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