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天地>>德育案例>>文章内容
让教育更有温度
发布时间:2018-09-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超级管理员

让教育更有温度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   刘忆煦

为进一步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沟通联系,更好的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外表现,促进家校互动育人,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局号召全区各校广泛开展“万户家庭大走访”活动。各校纷纷响应,从班主任到学科教师,校校行动,人人参与,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需求,倾听家长对教育的意见建议,与家长探讨家教对策,加强家校联动,优化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关系。大家携着爱心与责任上路,演绎了一个个温馨故事。

随着微信、QQ群等通信方式的快速发展,家访似乎成了一代人记忆里的“老古董”。殊不知,“电子家访”虽省事省力,但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不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真实情况。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透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状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推荐,不仅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透过家访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到达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心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老师们纷纷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走进了一个个学生家中,送去细致入微的关怀。在家访过程中,老师们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在校情况,让家长真实、全面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如: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有的孩子行为习惯不够理想等等。同时,老师们也倾听学生、家长的诉求,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家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距离,还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了解其家庭的实际状况,从而因材施教。为了能给以后的教学及管理工作提供依据,老师们还对家访情况做了详细的记录。

作为一名教师,一个周末,我和两位学校领导深入了几位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会减少许多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同时家长们的热情好客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学生佳熠的家长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我们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的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班级容量也很大,有的活动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意见建议可以尽管提出来。佳熠的家长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班级很放心,我们家长支持学校的工作。

家长们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十分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们,特别是后进生感到:原来我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我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我。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小羽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是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不能定下心来学习,难以融入班级。小羽见到我们的到来,开始十分紧张,躲到房间,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他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他要扬长避短,制定学习计划,争取更大的进步。并向孩子、家长给出培养良好习惯的建议,希望孩子喜欢阅读,热爱阅读,做一个有书香味的孩子。在简单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我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期望老师经常到家中做客。

此次家访老师们也感受到了家长们的极大热情,每到一个家庭,都能看到家长一张张热情的笑脸,都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和家长进行亲切的交流。家长们对老师前来家访的教育行为非常感动,并纷纷表示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

在家访中,我们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平时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职责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取家长,我们只能选取不一样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都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家庭教育方式构成了完全不一样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明白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我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此刻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们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简单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能欣然配合。

教师走访,不再是“告状”,不再是“唠叨”,不再让学生提“访”生畏,不再让家长受“访”生愧。在走访中,老师们以满腔的爱生情,感动着家长与学生。通过走访,倾听各方意见和呼声。走访结束后,老师们及时做好记录,认真总结走访经验,查找教育教学改革的“堵点”、家长和学生的“痛点”、教育教学工作的“盲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拿出对策,逐一解决问题。

这次家访让我受益匪浅,既使家长了解了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了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状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透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构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能够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

对于教师来说,一次走访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有老师说:家访不仅是一种沟通的方式,更是了解学生的窗口,在交流和沟通中,获得心灵上的共鸣,在共鸣中寻求解决之道。校领导也深有感触:“在走访中,我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活动的开展,不仅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让家长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让爱在家访路上延伸。同时真正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对接,有利于促进教育综合水平的再提升。

“万户家庭大走访”奏响了全区师德建设推进的序曲,叩开的看似是一扇扇家门,连接起的却是家校之间的心桥。让教育更有温度!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