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天地>>德育手记>>文章内容
家校联动 互动共育
发布时间:2018-11-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超级管理员

家校联动   互动共育

——让关注更有深度,让教育更有温度

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 陈雪娇

作为一名老师,并不单单是一名老师,更是陪伴孩子和引导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大部分人都知道,在成年之前,学生在学校待的时间和家庭生活时间差不多,但大多数人将这一时段的孩子统称为“学生时期”。其实,孩子的成长不仅仅需要学校的教育,更需要家庭的关怀和社会的关爱。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正确教育方式。家访自然成了家校联动的利刃。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早晨,我准备去谌文浩家进行家访,在家访前,我对每个学生的学生档案信息进行了整理和了解。城镇教育资源相比农村教育资源较为雄厚。大部分家长因为没有时间教导孩子,就经常给孩子报各种班,除了知识技能锻炼还有才艺的熏陶,给孩子的心理和学习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小谌家里,我就了解到,孩子父母由于常年做生意,小赵主要由其爷爷奶奶照顾。这就不乏教育观念的冲突。虽然小谌享受较好的教育环境,但心理却是排斥的,因此性格也比较独立有个性。与小谌爷爷奶奶进行交流后,我发现这个孩子身上其实有很多宝贵的特质,比如;性格独立,有主见。表面比较桀骜不驯,但骨子里还是比较热情的孩子。但我发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的父母较关心孩子的成绩问题,对于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一般都是用物质来弥补。亲情的缺失也使小谌过早地显示比别人成熟的一面。

现在不禁又回忆起家访的开始,看到两个老人在训斥孙子,“你做好作业了不,你爸又打电话了,让你好好学习”。小谌耷拉着脑袋不说话。这时发现我站在门口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爷爷奶奶将我迎进屋,经过交谈,我渐渐发现我对小谌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在班级中他是个不爱学习的捣蛋鬼,但有时候总会在课堂上不经意间给我惊喜,他的思维方式和鲜活个性是我所欣赏的。在我印象里我一直以为他是个桀骜不驯的小孩子,家境不错,不爱学习,没有远大梦想的那种。但与他的家人交心后才发现,小谌其实是一个外冷内热的小少年,以前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但父母疏于管理,孩子渐渐觉得学习并不会换来什么,不会换来父母的陪伴,更不会短时间内达成目的。厌学心理开始激增。爷爷奶奶反映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家长辅导这一块也耽误了孩子,孩子又不会的题目由于性格原因很多时候也不会求助学生和老师,久而久之,造成成绩下滑,厌学应付心理。

得知具体情况后,我对爷爷奶奶说:“小谌这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你们放心,你们要做的是让有能力教育孩子的父母留在身边,不要耽误了孩子关键时期的成长。教学并不只是老师的事,还要家长的互动和配合。只有我们一起努力,想他所想,才能够有针对性为其成长助攻。”

作为一名老师,我对每个学生的家访都进行了记录和汇总,针对不同家庭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需求方面都进行了分析。与其父母各自约谈,谈一谈对孩子的了解和期盼,我发现他们并不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只有家庭和学校联合在一起,共同发力,家长和老师给孩子心理安慰,家庭教育辅助学校教育,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孤单,在学习的路途上不艰难。家校互动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家校联动机制,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家长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老师向家长汇总孩子在学校遇到的种种问题。将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和情绪上的轨迹进行分析,老师和家长便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对于教师而言,遵循个体差异性成长需求,结合其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模式。而对于家长而言,了解孩子心理需求,更容易缔造健康成长环境,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所以,家访首要访的是人心,与家长以平等的交流方式,站在孩子立场上去讨论交流,让关注更有深度,让教育更有温度。以爱的名义家访,以爱的名义实施家校联动,落实互动共育。家访不仅拉进了我和家长的距离,更拉近了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家访使我的教学多了一份理性,更使我心存感动,为了孩子,在教育中注入爱,为了孩子,在行动中融入情。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