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工作中心,针对课程改革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共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组织学科教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对《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通过交流、研讨,协作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我校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科研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思考,努力提升课程实施的理论水平。
1、继续组织我校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学习《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并开展教材研讨交流活动,进一步把握好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和学科内容体系,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实施能力。
2、组织组内教师的专题讲座、学术沙龙、参与式研讨、公开课观摩与评价,以及加强与兄弟学校间的校际合作、案例设计等多元的研训活动,加强对学科教师能力与素养的培训,从而努力提升新课程实施的水平。
3、继续学习国内外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学习法、协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等),并恰当地运用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切实加强常态课研究,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改善课堂教学的措施与策略的有效性研究,不断提升学科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立足课堂实践,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
1、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引导教师在认真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能力和水平。
2、在学科教学中,倡导师生互动、思维充分、学生信息素养得到发展的高效益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动态生成资源及其关系的研究,引导教师夯实知识基础,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
3、组织课堂教学同题异构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探索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引导教师认真进行教材分析、开展教学创意、教学设计和论文撰写等活动,切实提高对学科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4、开展适合于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微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研究,积极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努力促进校本化课程资源的积累和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三)抓好教研组建设,加快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
1、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建设,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问题研究、项目研究为抓手,提升组内教师的研究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
2、组织教师立足信息技术学科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升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促进研究型教师的成长。
3、根据信息技术变化发展快的特点,要求结合本校学科教师的情况继续组织业务进修活动,全面提高业务素质。
4、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学科的送培上门活动,加强交流学习,促进互动提升。
(四)搞好竞赛活动,全面提升我校学生的信息素养。
组织并开展好电脑制作活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以及创客比赛等的辅导工作,不断提升学科教师组织社团活动和进行竞赛辅导的能力与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