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塘二实小三年级组织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今天上午,朱校长、叶书记、杨教导与三年级组语文老师齐聚三(4)班,聆听王芳老师教授的《孙中山破陋习》。通过学习《孙中山破陋习》一文,学生了解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身心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少年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和破除陋习的重大意义。结合本年级的教学目标,课后练习还安排了两组句子的朗读比较,使学生通过词句训练,体会人物情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考虑到所述事件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为了促进学生的读书感悟,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时利用了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还从网上查找了几幅关于缠足的图片,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下面几个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方法教学,授之以渔。
在对比中感悟姐姐缠足前后的变化,从活泼能干变得忧郁沉默。引导质疑——“是什么让姐姐产生这么巨大的变化?”体会缠足的痛苦,自然过度到对课文中心部的学习。
二、切身体验与朗读感悟相结合。
对于第二自然段,缠足场景的学习,先从文字入手,对缠足建立初步认识,考虑到学生与缠足经历的距离,没有在文字上做过分纠缠,而是提前让学生回家穿小鞋,先感受缠足的痛苦,又利用图片将缠足的过程直观呈现,最后通过王老师声情并茂地解说,成功地引导学生走进陌生的文本,并进入角色,进行体验,感受到缠足这种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实在是太深了,然后又回到文字中来,使重点词“长长的”、“一道又一道”等词语立体鲜活,使缠足之陋深深植根于学生脑际。而且,直观的呈现和感情的朗读,激发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他们天真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自然地导入了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正因为有了深入的朗读体验,课堂上的多次说话练习孩子们信手拈来,有话可说。
三、态度鲜明,正面引导。
在讲到缠足习俗源起的时候,王芳老师适时进行拓展,介绍了明朝的马皇后,又明确自己的态度,“马皇后敢于冲破礼教,她的胆识非常人能及,所以得到了朱元璋一生的敬重和百姓的爱戴”,王老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点名缠足陋习对女子的戕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四、立意高远,诗意激情。
最后,王老师以诗意的语言赞美孙中山先生推翻缠足陋习的功绩——如果没有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想到这里,我们对孙中山爷爷的敬仰之心油然而生。
这堂课,通过王老师的引导、学生们的朗读,大家一起回到那个时代,在学生们的心里树立一个鲜明高大的“敢为天下先”的革命者形象。不仅使学生对历史原本的陌生无知变得感同身受,也使我受益匪浅。
(撰稿:葛莹瑕 摄影/审核:周玲娟)